产业链的思维
1、什么是产业链?
2、学习产业链的意义?
3、应用方法以及法则?
一、什么是产业链?
产业链即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它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二是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三是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四是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始于自然资源、止于消费市场,但起点和终点并非固定不变
产业链分为狭义产业链和广义产业链:
狭义产业链: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具体生产制造环节;
广义产业链:在面向生产的狭义产业链基础上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
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产业链简化:
流程:上游——中游——下游
生产分工:原材料——制造加工——销售营销
客户端:B端——B端/C端——C端
周期性:强——中——弱
供应顺序:上游原材料企业——中游制造加工企业——下游销售营销——终端消费者
需求顺序:终端消费者——下游销售营销——中游制造业——上游原材料企业
供给不足:
上游原材料企业:涨价、股价上涨
中游制造加工企业:成本提升、利润降低、股价下跌
下游销售营销企业:涨价或平价、股价间接下跌
终端消费者:需求旺盛
消费者需求一直在增加,整个产业链企业也会同步增长,最终成为一个成熟行业产业链,这个时候一般只有TOP龙头企业才能获得超额利润,中上游企业会陷入严重的成本竞争和技术创新竞争,只有最优秀的公司才能存活!
供给旺盛:
上游原材料企业:降价、股价下跌
中游制造加工企业:成本下降、利润提升、股价上涨
下游销售营销企业:降价或平价、股价间接上涨
终端消费者:需求紧缩
消费者需求一直在下降,整个产业链企业也会同步下降,这个时候一般只有TOP龙头企业资金雄厚,才能抵抗压力,进行大量存货或补仓储,中下游企业要么应对市场需求进行降价薄利销售或者平价销售维持企业运营,要么暂时性的停产或关闭,只有抵抗力强,资金雄厚的公司才能渡过并最大化获得收益。
我们选择什么公司:
真正能获得超额利润的企业一般有两种特点:
1、自身即全产业链企业,且生产成本低于同行,如牧原、双汇。
2、自身相较于同类型企业拥有极强技术壁垒与品牌号召力,面对消费者可提价,面对中上游可压价,如茅台、片仔癀。
二、学习产业链的意义
了解经济发展趋势
提前判断经济动向
把握市场热点行情
1、上游原材料企业:
生猪的原材料:饲料主要以玉米和豆粕(PO)为主,针对不同的畜种(种猪和仔猪)、以及不同阶段和目的(妊娠、哺乳、育肥等),猪饲料的配比有所不同,但大致均采用能量为主,蛋白为辅的结构。其中玉米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占比相对较高:而豆粕是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占比相对较低,两者的关系类似于人类食谱中的主食和肉食。一般来说典型的饲料配方中,玉米的占比最高,通常会超过50%。
猪饲料消耗和成本计算:
注:玉米、谷等作为粮食还有几个用途,例如:酿酒、食用等。所有说他们不光是猪饲料的原材料,还有白酒的原材料之一,包括民生的刚需食品。
总结:行业产业链的上游“玉米、稻谷”的价格上涨会直接带动中游的生猪养殖、白酒酿造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压缩。
2、中游的生猪生产:
产业链的中游部分是生猪的生产过程:种猪育种、母猪妊娠和仔猪育肥。一般来说,种猪成熟配种需要3个月,母猪妊娠4个月,仔猪育肥出栏5个月,加起来正好12个月。
生猪出栏养殖周期和养殖模式有关,若全程放羊,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若半放养,需要八个月以上,最多十个月左右;若全封闭饲养,需要五六个月的时间。养殖模式的不同针对于生猪出栏的体重不同。
从补拦4个月大后备母猪到商品猪出栏历史约14个月。母猪8个月大可配种,经过4个月妊娠期分娩得到仔猪,仔猪180天左右长成商品猪出栏,其中0~35天成为“哺乳仔猪”,体重达到7Kg左右;
36~70天称为“断奶仔猪”,体重达到20Kg左右;
71~110天称为“生长猪”,体重达到60Kg左右,日增重500~700g;
111~150天,体重达到100Kg,日增重800~900g;
180天体重达到110Kg左右。
生猪可分为大周期和小周期:大周期主要是根据市场生猪的养殖户数量的增加与减少而延伸出来的,大致在3~4年左右;小周期是根据市场生猪的出栏量(主要以大企业18个月左右为主)和供需关系(节假日)延伸出来的。
产业链的中游生猪的大周期:对上游的原材料(粮食、饲料等)有所影响,因为养殖户的增加导致的生猪出栏量的增加有可能会引起原材料的供给不足,和市场的供给量增加,需求降低——市场竞争力增强——价格降低——利润空间压缩——股市下降(我国目前还是处于此阶段);反之养殖户的减少和生猪的出栏量减少会导致上游的原材料供给充足,价格回温,市场的供给量减少,需求增高——市场竞争力回温——价格上涨——利润空间增大——股市上升。进而形成闭性循环。
产业链的中游生猪的小周期:主要是由于生猪的出栏量的季节性和国情的节假日所引起的,对于上游的原材料变化影响不大。
总结:生猪行业的大周期对于产业链的上游企业粮食原材料会直接影响变动,小周期对于上游企业的原材料影响不大。
注:如果上游的原材料受自然环境变化、政策的影响变动的话,中游企业也会随着上游的变化而变动。
下游的屠宰、加工流通业:
生猪出产后会进入屠宰厂,进而延伸出冷鲜肉、肉制品加工、肉罐头业。
屠宰业:20102020年期间我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较为波动,随着生猪定点屠宰逐步规范,部分品牌屠宰加工企业跨省配置生产资源,实现了连锁经营、冷链配送、直供直销,优质猪肉产品跨区域流通格局初步形成。
屠宰业的的兴衰与生猪的(国内出栏量+进口量)的数据相关联的,也可以理解为,中游生猪的出栏量多了,屠宰业就会相对应的提升;生猪的出栏量少了,屠宰业的效益就会有所下降(没猪给他杀了)。
制造(加工)业:因为属于成品,具有保质期的特性,有些懂行业变动规律、有前瞻性目光的企业可以利用中游的供需侧关系进行囤货建仓或者投入市场的方式规避风险和利益最大化,这个操作仅限资金量大,抗压能力强的中型规模的企业和龙头企业(一方面是资金量抗风险能力强,另一方面是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有中下游产业链想链接的特点)。
一般性的中小企业就有可能降价(各类促销活动)或者降低成本(降低成分配比)的方式进行规避市场的风险。
总结:产业链下游的增速会随着中游的周期性变动而变化。
注:也有特例的时候,例如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