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标书,不仅要有才,更要有颜,有颜值很重要!
每年我们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肯定会看到很多人在岸上分享他们的经验,小编辑也是如此。粗略总结,这些经验大多在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
1.题目选择:太大、范围过大、老旧、不代表、时间不及时、思想方向不明确、没有理论支持、缺乏意义
2.研究现状:缺乏评论、运行问题、不客观、内容文本学术细化缺失、内容逻辑结构模糊
3.研究内容:内容不准确,有想象力但没有自己的观点,有框架却没有自己的观点,内容太多,超出了研究者承受能力;
4. 早期结果:缺乏成果、缺乏相关性、缺乏学术规范、缺乏排名、缺乏支持
以下是引用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的申报经验,作具体介绍:
总体经验
一个好的申报书,能让读者理解你研究的问题,主要观点的逻辑,以及简洁准确的语言。
五个关键词:读者;问题;观点;逻辑;语言
具体要求:
问题必须突出,不跑题
语言必须提炼,没有废话,每个词有助于主题
逻辑必须清晰,有系统,互联,适合读者阅读
内容必须有观点,不介绍,不描述,只说观点
选题方面
以下是三年吉大秋果三年选题的变化。
2014年:中国国际私法中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司法适用研究
2015年: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中国的司法适用
2016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实施中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司法可控性(√)有问题,有观点
开篇第一句话总是把你想研究的问题传达给别人,很多人忽略了第一句话,但一位资深老教授告诉我,第一句话是切题的,要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来描述研究问题、方法、思路、思想。不多说,直接上三年的比较。
2014年: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现代国际私法的基石之一,它的优点在于能够增加法律选择的灵活性,但是其难点在于司法实践法律适用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和判决结论的说服力。因此,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司法适用一直是各国研究的重点。
2015年: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现代国际私法的基石之一,它的优点在于能够增加法律选择的灵活性,但是其难点在于司法实践法律适用的可操作性、规范性和判决结论的说服力。因此,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司法适用一直是各国研究的重点。
2016年: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司法可控性是指针对该原则灵活性导致的司法适用问题而采取功能定位、模式选择、因素限制、规则细化和体系构建等方式和手段,最终实现其司法适用的规范性、确定性和可预见性。(√)有问题,有观点,有解释
国内外研究状况
2014年:
1.在国外,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欧洲和美国等地区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在其司法实践中的方式不同,特点各异,但总体朝着可控型司法适用模式发展。欧洲形成了以……。在美国,从形成了……
2.在国内,根据黄进、肖永平、刘仁山、郭玉军、宋连斌等学者的研究,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实践中应用广泛适用的非常多但不规范,……而这正是本课题试图推进的方向。
2016年:
1.在国外,从上世纪70年代起,欧洲和美国根据各自的法律适用传统、司法实践惯性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司法适用模式,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利用一系列的方式、手段和限制因素来控制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灵活性,实现其司法可控性。
(1)在偏爱灵活性的美国,“方法加规则”的可控性模式形成经过了三个阶段:
①从70年代开始,Ehrenzweig、Currie、Juenger等教授相继指出……
②到了90年代,Reese、Nafziger、Trautman和Weinnberg教授均提出……
③2000年之后,Symeonides、Nafziger等教授主张采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司法可控性不断加强。
(2)在偏爱确定性的欧洲大陆,“规则加方法”的可控性模式形成经过了三个阶段:
①70年代开始,Christa Roodt(英)、Ulla Liukkunen(芬)、D. van Iterson(荷)、Marc Fallon(比)等教授都主张……
②80年代后,Christiane C. Wendehorst(奥)、D. van Iterson、Marc Fallon和Benjamin Rémy(法)等教授指出,……
③2000年之后,Peter Stone教授指出……
2.在国内,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实施研究单薄且缺乏独立性,被包含在中国国际私法实践研究的总体之中。
①开端。从2001年起黄进教授……
②演进。2010年……黄进、肖永平、刘晓红、刘仁山、郭玉军、宋连斌、付攀峰等学者……
2016年文献评论仍然比较令人满意,因为它包含了文献评论的五个一般线索:(1)时间线(2)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