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网

Hi, 请登录

他们来,还带了丰厚的“伴手礼”


他们来,还带了丰厚的“伴手礼”

人们一般认知中:立朝不足百年、缺乏文化积淀、文明程度不高、以对定居文化蛮力征服而著称的蒙元帝国,似乎在文明文化方面少有建树。

其实不然,在对中华文明包括精神和物质层面,蒙元亦具长足之力。

譬如,举世闻名的元杂剧,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戏剧、曲艺、戏曲的先河,是今天中国大多数剧种的始祖;譬如,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至今依然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国家民政管理和行政区划的基础;譬如,元代将中国传统瓷器艺术发展到顶峰,以“元青花”著称于世;譬如,在恢复五代十国、宋辽金夏以降几乎断绝的“一带一路”并将其大规模发展方面,元朝功不可没。

其中,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及其黄金家族之入主中原,所带来的土地“嫁妆”,可圈可点——

了解中国国情的的人都知道,今天中国陆地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为300余万平方公里。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也知道,元朝“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威,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其中,“咸不逮元”四字可是一语中的,其直接统治的陆地面积超过1800万平方公里。

的确,黄金家族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领土“嫁妆”。

秦汉时期,中国直接管理的地域,西北方向,经过汉武帝的远征,牢牢控制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至昆仑山一线,南至缅甸和越南,但北面仅到长城一线,青藏高原和云南大部都不在直接管辖之内,东北方向则不含辽河以北即今天的吉林和黑龙江大部地区。

隋唐两朝,中国在秦汉以后第二次的全国统一,虽然疆域比上一次的大一统扩大了不少,但对北方的突厥族群、西南方向的吐蕃(今西藏)与南诏(今云南和外域一部)只是处于羁縻状态,东北方向虽也纳入版图,但多限于称臣纳贡阶段,未能长期实施与内地相近的民政管理结构。

两宋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达境况,但遗憾的是疆域仍然处于分裂状态,分别是前期宋、辽、西夏和吐蕃等的对峙和后期南宋、金、西夏、西辽和吐蕃的分治。唐朝以后中国长达300多年的分裂,使得汉地裂土多年、战祸不止,各民族人民都热切盼望着重新实现大一统的的局面。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既是黄金家族所共同承认的蒙古大汗国,更是正统的中国朝代,其直接统治的地域,西起中亚沙漠,东北和北至北极圈、鄂霍次克海,南接海洋的空前辽阔的国家,为今天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嫁妆”一:

原大理国,即今天的云贵高原及其附近区域。这一带,中原对其统治最明确的当属汉武帝时在此设立的叶榆、比苏等四个县治,归益州郡管辖。

但是直到公元6-7世纪隋唐时,那里还是杂居的若干部落,其中较大的六个部落史称六诏。

公元738年,在唐朝支持下建立了南诏国,共传位13代。

公元937年即中原处于五代十国乱世之时,段思平联合37个部落,取代原来的南诏国,建立了大理国。

到蒙古铁骑进入中原时,大理国已经传至第22代,地辖今天的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贵州一部及越南、缅甸两国各一部。

虽说南诏国和大理国一直深受汉文化影响,也一直对中原朝廷称臣纳贡,但毕竟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属于藩属国的性质,不能完全等同于中国领土。

元宪宗蒙哥二年(1252年),皇弟忽必烈率军攻破大理国都大理城,擒获国主段兴智,并在云南设立了与内地基本一致的民政管理体系,自此,云南重新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元人服饰/来自网络)

“嫁妆”二:

原西辽旧地,即今天的中国新疆及其以西的巴尔喀什湖、阿姆河之间地区。

这一带虽然早在汉代,就由汉武帝通过河西走廊进行了有效管辖,但隋唐以降,随着汉地的分裂,此地区被畏兀儿等佛教势力自立为国。

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时期,蒙古铁骑即于1218年完全占领了这一区域。自此,新疆地区在隋唐以后,再一次重新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嫁妆”三:

原蒙古地区,即今天以蒙古高原为主的大兴安岭以西包括西伯利亚等地区。这块地域在中古、上古时期,历经匈奴人、柔然人、选鲜卑人、突厥人、契丹人、蒙古人等游牧民族盘踞。

自铁木真起兵后率先统一的就是这个地区,后来该地区先后成为铁木真幼子拖雷、拖雷幼子阿里不哥的封地,后随着拖雷之子忽必烈战胜弟弟阿里不哥,而正式进入中国版图。

“嫁妆”四:

原吐蕃地区,即今天的青藏高原、四川一部和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克什米尔、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地。此地在中国历史上同大理等地相似,虽绵绵交往多年、也对中原仰慕甚久,但是一直孤悬在外。

元太宗窝阔台委派其子阔端,通过“凉州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1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版权声明: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禁止商用),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