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思枯竭的第一个原因,简单而残*:江郎才尽。
是个作家,都有创作寿命,或长或短而已。
倘若是纷绘小才,创作寿命可能不到五年。这类作家的创作寿命一旦终止,就再也唤不起创作热情了。
即便是大文豪,晚年也常面临“薪火燃着却无米可炊”的窘境。海明威写完《老人与海》后,再也憋不出不朽篇章了。这对于进取心强的海明威来说相当痛苦,所以,他最终选择了**。
插句题外话,反调君建议文艺青年们不要轻易迈入内容创作行当。写作不必全职,有份不太耗脑力的本职工作打底,再去业余写作。创作寿命毕竟是有限的、是不可逆的、是一去不返的。对于作家而言,灵感无价。它是消耗品,用一次,少一次。而耗用灵感写作,仅仅换来大几千块的稿酬,不值得。请珍惜灵感,不要贱卖它。
才思枯竭的第二个原因:过分追求完美。
当一个作家是完美主义者,ta就会陷入想把作品打磨得臻于完美的死循环。构思花好几年,写作花好几年,修改花好几年,仅一部作品就倾注了十几年心血。
但人生才几个十年呢?
匠人精神当然要提倡,但学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那般苦吟,毫无必要。
反调君承认,世上确实存在小部分作家,ta们下n年工夫打磨出一部惊世之作,然后暴得大名。哪怕他们余生写出的东东,再也超越不了前作,也能卧在这本惊才绝艳的前作上躺赚。
但你确定自己拥有这份才气?抑或是运气?
曹雪芹一生就写了一部《红楼梦》,但曹老生前可没享受到《红楼梦》带来的红利!你能做到如伟大的曹老般“一辈子献身文学,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么?
如果做不到,就老老实实地勤动笔吧。
不是叫你高产似XX,而是在保障正常质量的情况下,多写。与其追求超常发挥,不如保障稳定输出。
才思枯竭的第三个原因:懒。
惰性是许多写作者必定会产生且必须克服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相当于劳动,而“躺平”几乎是刻入人类DNA的。躺平一时爽,一直躺平一直爽,谁天生乐意吭哧吭哧地劳动?
许多写作者难免给自己找借口,比如出门闲逛当作积累素材,读小说则自我安慰成“磨刀不误砍柴工”。久而久之,ta们就再也不动笔了。
这其实是惰性使然。
才思枯竭的第四个原因:太穷或太富。
你或许会觉得吊诡?穷或富,都不利于创作,这不是自相矛盾么?且听反调君解释。
太穷,你可能以写作谋生。写作成为你维持生计的手段,当你化身码字机器,耗用灵感仅获得了赖以为生的稿酬,这种状态是相当悲哀的。当你掏空自己,暂时酝酿不出新灵感时,却为了生计,依然必须为了写而写。如此写出的作品终究是速成的、是套路化的、是成不了传世之作的。
当一个写作者不以“突破创新、写出名著”为毕生追求时,ta注定沦入平庸之列。
太穷,你也可能选择“曲线救国”。啥叫“曲线救国”呢?即先去赚大钱,等发财了,再重拾写作。可行吗?对少部分人可行,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可能成不了财富大亨。即便你在若干年以后发财了,再重拾写作,灵气却一去不复返了。写作讲究“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呐,荒废太久,天赋或许真的废了。
太富为什么不利于写作?因为当你早早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你可能会缺少写作的动力。并非人人都能如托尔斯泰伯爵般出身高贵且自律勤勉。
什么样的状态最有益于写作呢?衣食无忧但离富人阶层差距较大。
比如菲茨杰拉德,他是小商人之子,称不上富二代,但也绝对算得上衣食无忧。早年的他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