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网

Hi, 请登录

小米笔记本pro深度评测(小米笔记本Pro 15深度测试)

目前的主流价位轻薄本市场,用“杀红了眼”来形容并不夸张,但上游就那么几家,想在硬件上很难做出明显的区别,顶多也就是在功耗墙调校上下一点工夫,可毕竟是轻薄本,很难从性能上做到质的区别,所以,产品之间更多还是靠特色功能来定胜负,比如跨平台操控、智能家居中枢等等。

小米笔记本pro深度评测(小米笔记本Pro 15深度测试)

但小米在3月30日的第二场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就打了一针“鸡血”:在6000元价位首次推出了采用三星E4材料OLED面板的小米笔记本Pro 15(2021款),要知道大多数OLED笔记本价位都在万元以上,这次下放可谓力度空前,但也顺应了天时地利与人和,毕竟小米是目前市面上为数不多能通吃手机、笔记本、电视等多个领域与面板上游关系密切的品牌,这就给予了它首发E4材料OLED笔记本的底气,进而打响了小米冲击高端笔记本市场的第一枪。

那么,为何小米的新款Pro定位机型会以屏幕作为切入点?OLED是否真能“横扫千军”呢?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01

可能是万元内“最强屏幕”

正如前文所述,内部硬件各大品牌几乎都不存在差异化空间,只能按部就班,各个定价的产品各司其职,但屏幕却有点不同,笔记本规格的升级大战在这几年丝毫没有放松脚步,而且呈现明显的差异化:从TN到IPS的软硬屏纷争,再到45%/72%的NTSC**比拼,时至今日已经开始全面普及高分辨率100% sRGB**,至今也依然呈现出五花八门的态势……而进化的下一步该怎么选择?在电视、手机等产品线上,OLED是目前比较主流的答案。

很多人认为OLED的优势是亮度高、**广且色准高,其实不然,严格来说是OLED相对更容易做到这几点,事实上包括IPS等在内的LCD在这些方面同样可以做到高标准,比如友达AUO329B就能轻松做到sRGB和Adobe RGB的双100%,且DeltaE彩**准在1以内,而采用Mini LED背光的友达AUO278E最大亮度达到了1000nit,并且它们也都是硬件级10bit面板,但显然它们的实现成本要更高一些,基本只可能用在高端产品线上,在6000元级市场基本不可能见到,这也正是小米笔记本Pro 15最突出的卖点。

OLED对PC而言真正的优点是零级黑度和简单结构带来的轻薄,第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OLED是自发光,黑色的像素直接断电就OK,是完完全全的黑,所以OLED的对比度理论上是无穷大,再加上OLED本身更容易实现高亮度和色彩表现,因此非常适合用来看**追剧和进行**和平面创意工作。

或许有人也会担心OLED面板PWM调光的问题,事实上并不是只有OLED采用PWM调光,LCD也会,比如微软Su***ce Pro 7在50%亮度一下时就采用了250Hz的PWM调光,照样“辣眼睛”。

而现在包括小米笔记本Pro 15在内的产品都采用了分段调光策略,在100nit,也就是约20%亮度以内时才启用PWM调光,使用时应尽量避免这个亮度,晚上用电脑的时候尽量多开灯,而在100nit以上时采用非频闪的DC调光,并通过了莱茵TüV硬件低**认证和Eye Care Display认证,综合体验很不错。

从实际测试来看,小米笔记本Pro 15的这块OLED面板平均亮度在550nit左右,你可能会觉得“三星E4材料的峰值亮度不是1500nit么?为什么小米只上到了550nit?”首先那是峰值,而非平均,小米笔记本Pro 15的峰值亮度在600nit做。

其次,亮度关乎到舒适性和耗电量,对笔记本而言500~600nit可以说基本摸到了舒适范围的上限,而且因为对比度极高的缘故,所以小米笔记本Pro 15给人的第一观感就是“亮”。除此之外它在出厂前就经过了色准精校,DeltaE彩**准在1左右,还有100% sRGB和100% DCIP3**两种模式可选,摄影后期和**制作都能各自“对号入座”,提高工作效率。

小米笔记本Pro 15的这块15.6英寸屏采用了16:10比例,因此分辨率为3456 x 2160的3.5K,结合225%的Windows缩放显示,视觉效果很不错,而且它还通过了VESA HDR 500(TRUE BLACK)认证,在观看HDR图像和影片时会有更广的动态范围,需要注意的是,Windows 10并不会默认打开HDR功能,大家需要在显示设置中手动打开Windows HD Color中的“使用HDR”选项,这时候再看显示属性就能看到位深度从8位提高到了10位。

不过目前国内在线**平台HDR内容只能说是参差不齐,比如腾讯**大多电影都不支持HDR,而爱奇艺的部分HDR电影只有全高清分辨率,效果反倒不如没有HDR的4K……所以为了充分发挥这块屏幕的优势,还是尽量播放本地HDR片源吧。

就屏幕部分简单小结一下吧:在6000元价位,不,甚至10000元以内,几乎都找不到比它屏幕规格更强悍的笔记本,单这一点就足以形成推荐理由。

02

轻薄与坚固并进

有一块好屏虽然大大加分,但俗话说得好“一颗耗子X,坏了一锅汤”,特性的突显不能建立在降低短板高度的基础上,所以,我们仍希望小米笔记本Pro 15是一款均衡的产品,至少在机身设计上,它做到了符合我们期待的高度。

首先它采用了CNC一体成型工艺,相对于一般数控机床来说,因为是一体成型而不是单个部件加工后整合,因此精密度、效率和品质都更上一层楼,机身缝隙的密合度很高,并且机身(包括底盖)均采用6系铝合金材质打造,耐用性很强,与此同时体重却控制在了1.8kg左右,即便加上100W TypeC充电器也就2kg左右,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会造成便携性的负担。

续航方面,小米笔记本Pro 15配备66Wh电池,正常办公的情况下连续使用8小时左右问题不大,而且结合额定功率100W的适配器可在35分钟左右就从完全没电充到50%,已经可以基本满足国内差旅途中的使用需求。

而且TypeC充电也意味着它也支持手机快充充电器,考虑到现在不少安卓机快充都达到了50W以上,在低功耗运行或关机状态下也仍然可以满足充电需求,而小米自家甚至早已推出了120W快充头,这意味着出门在外只需要带一个充电器就OK,无形中又简化了随身装备。

在细节设计上其实小米笔记本Pro 15的风格相对比较激进,比如它作为15.6英寸本,却没有设计数字键盘区,这样做的优点是让主键盘区的按键面积更大,结合0.3mm的双曲面凹槽键帽设计,盲**感更舒适,但数字键盘区又是很多设计软件的快捷键区域,对设计师来说又会造成不便,所以算是一个“**剑”设计。

与之类似的还有接口,小米笔记本Pro 15采用了全TypeC接口设计,其中就包括了2个USB3.1 TypeC和1个全功能雷电4,后者可同时满足供电、8K**输出、40Gbps高带宽等需求,但问题在于雷电4原生设备**昂贵,而普通的办公家居应用需求,比如连接投影仪、电视甚至U盘、移动硬盘都需要转接才能实现,并且能发挥雷电4全部特性的扩展坞都相当昂贵,所以这是一个很烧钱也有点麻烦的接口设计组合,与主打高性价比的定位有些冲突,所以我们认为接口设计上更“接地气”一点或许会更受用户欢迎。

03

H35/MX 450爆发力Max

硬件规格上,我们拿到的是7999元的顶配版,采用了新一代大屏轻薄本标配的英特尔H35系列Core i7 11370H四核八线程处理器和NVIDIA GeForce MX450 2GB独显的组合,并辅以16GB双通道DDR4 3200内存、512GB NVMe SSD和AX201 WiFi6无线网卡,日常办公自然是绰绰有余,理论上应对大型设计软件,比如Adobe全家桶、达芬奇、Cine**4D等等也没有太大问题,但重点还在于能否进行长时间的高功率性能输出,毕竟很多设计软件往往都需要长时间的渲染,并伴随CPU和GPU的不断高负载运行。

在24℃室温下使用AIDA64和Fur**rk双考,使用Fn+K快捷键切换到极速模式也只需10分钟就能让CPU功耗下降到16W左右,此时频率在2.4GHz~2.7GHz徘徊,但即便如此,CPU封装温度也依然在80℃左右,此时C面的热量主要累积在键盘中部,最高超过50℃,左右腕托也有明显的热量增加,所以,在长时间CPU/GPU均处于长时间高负载的情况下,工作效率不会太高。

不过如果是没有GPU来抢功耗资源的CPU单考,还是能牢牢咬住35W全功率输出并保持3.45GHz左右的频率,虽然此时CPU温度也高达95℃,C面的热量堆积依旧明显。

短时爆发的测试中,小米笔记本Pro 15的Cinebench R23的多线程得分可达到5976cb,频率在3.6~3.9GHz之间,单线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1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打赏
版权声明: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禁止商用),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邮箱jkhui22@126.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二维码
评论